建行广州分行贡献金融力量

  2020年以来,与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频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这项重点工作作出战略性部署。事实上,“30·60目标”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为中国金融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挑战,中国金融机构正在行动。早在2016年,建设银行就已形成从总行贯穿至一线支行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和整套管理体系,把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经营,该行主动响应中央号召,坚持开展新金融实践,积极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绿色金融的创新者、美好环境的守护者、绿色生活的倡导者”,争做绿色金融发展的排头兵。

  在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已经实实在在落地:截至2021年5月末,该行绿色信贷标准贷款余额超500亿元,比年初增加近90亿元,实现绿色信贷六大重点行业的全覆盖。

  落实政策导向绿色金融扎实推进

  2018年,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建行广州分行紧跟政策导向,始终把绿色金融纳入发展战略。同年,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广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同业首家绿色分行,即建行花都分行,并设立系统内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2020年,建行花都分行升级为总行级绿色金融试点行。

  除了在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上创新外,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场景,加大绿色产品创新,积极推动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托管和绿色租赁等业务发展。

  在绿色出行领域,创新“绿色租融保”,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引入建行海外分行低成本资金,为广州市公交集团新能源公交车项目提供了17亿元的融资服务,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0万吨/年。在哥本哈根举办的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上,该项目荣获“绿色技术”奖项,为广州赢得国际荣誉。

  在探索绿色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路径上,建行广州分行也未止步。今年4月,建设银行开发区支行积极与政府金融局、工信局、财政局、国资局等职能部门对接,为区域内绿色信贷联盟认证企业提供支持,发起设立了省属环境交易所的“绿创通”平台,该平台的发布是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一大尝试。

  以“智造之光”为契机推动绿色与制造业融合

  在碳中和行动中,银行不仅自身运行要绿色低碳,同时还要发挥金融引导作用,将绿色低碳作为客户选择标准,支持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而通过对绿色产业进行资金倾斜,建行广州分行的绿色金融改革使更多资金流向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技术革新快、环境污染少的行业,改善资金流动的格局,使绿色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提升绿色经济在投融资中的占比,以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绿色循环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在广东省工信厅与建行广东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出“智造之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基础上,建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绿色与制造业融合。为满足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建行广州分行为“智造之光”战略性产业集群客户搭建专属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集融资与融智于一体的特色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同时,创新打造“智造-集群+”、“智造-研发+”、“智造-并购+”、“智造-绿色+”、“智造-跨境+”、“智造-创业+”等“六智六+”专属产品体系,以金融活水对绿色及先进制造业给予专项支持,助力广州市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此外,建行广州分行还结合人民银行绿色标准,初步建立了绿色客户评价体系,对绿色金融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政策支持不仅包括客户准入、授信审批,还全额满足符合央行绿色信贷口径的项目信贷规模需求,并给予更低的利率。

  探索气候变化运行模式提升绿色金融投资能力

  绿色金融是一个新的业务机遇,但银行也要防范转型风险。目前我国对大部分企业尚未强制要求披露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当银行缺乏采集、计算和评估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的能力时,也就无法很好地管理气候相关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把握住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提升自身绿色金融投资能力,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在此前提下,今年4月,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南沙气候支行设立,未来,该支行将不断创新完善气候金融产品服务,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运行模式。

  放眼未来,不论是“大湾区规划”、“广东沿海经济带规划”,还是“十四五”规划,绿色都是经济发展的底色。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紧贴区域特色,将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经营,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勇于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活水,助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范昊怡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池州塑石假山

上一篇:

下一篇: